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

入菩薩行論(七)




 吉美法王 開示篇 ~ 入菩薩行論 (七)  



(高雄分會 / 21度母道場 ~ 103.2.23.日.)   

 

 


@ 分說願ˋ行菩提心的利益與差別 ~

 

入菩薩行論 ~ 分為二裡的第2單元: 論題, 分為三裡的第2單元: 真實論題, 分為四裡的第1單元: 菩提心未生者令生, 分為三裡的第1單元: 說利益而生歡喜之菩提心的利益, 分為二裡的第2單元: 正論, 分為四裡的第2 :真實菩提心的利益, 分為三裡的第2單元: 分說願行個別利益, 分為三裡的第2單元: 利益的差別





從這裡開始講: 願菩提心的利益是甚麼 ? 行菩提心的利益又是甚麼 ? 先個別講它們的功德利益, 再講它們利益大小的差別這兩種利益是有差別的, 而它是用什麼來說明呢 ? 是用教法來講它們的差別, 也用證法來說明它們的差別

 

@ 願菩提心就能讓你解脫輪迴, 不再生生死死

     願心於生死, 雖生廣大果,

 

願菩提心只要生起, 就能讓你脫離生死輪迴 ~ 不再讓你生生死死, 還可以讓你得佛果

 

@ 但行菩提心的善業更大, 24小時都在累積資糧 !

     猶不如行心, 相續增福德

 

但是, 雖然願菩提心的功德有這麼多 ~ 它可以斷除輪迴的苦, 讓你獲得解脫, 還可以讓你得佛果 但是, 願菩提心還是不如行菩提心 ~ 一旦你生起行菩提心, 只要這個菩提心它沒有滅 (空掉), 它的善業是24小時一直都在累積, 不管你吃飯睡覺ˋ行住坐臥, 它都在累積資糧, 所以和願菩提心是不太一樣的

 

願菩提心是 ~ 當你有在培養一個願時, 比如說: 我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ˋ一切眾生都能得到佛果 那個時候會有功德, 但睡覺時就不會有功德, 吃飯時也不會有功德, 因為那時你就沒有那個願, 所以願菩提心就沒有這個變化         

 

但是, 行菩提心在你心中生起時, 不論你吃飯ˋ睡覺 那個資糧是沒有間斷的, 所以願心不如行心會相續增福德, 累積資糧不間斷, 各位聽懂了嗎 ? 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有差別的

 

我們一般人都不太知道菩提心是甚麼 ? ~ 好像你有愛人, 或者要請人家吃飯, 說這就是菩提心 ? 其實這個不算 ! 菩提心是要讓眾生真正脫離輪迴, 而且得到佛果的那種心態 ! 這才是菩提心裡的願



以行菩提心而言, 你現在正在度眾生ˋ正在讓眾生脫離輪迴, 也是一個讓眾生得到佛果的人, 就像釋迦牟尼佛那樣 那才是行

 

釋迦牟尼佛沒有出家以前, 他想出家, 覺得人生毫無意義, 即使當太子也毫無意義, 將來當國王也毫無意義, 終究還是要無常, 最後還是空 因此生起出離心這個出離心, 還有後來出家, 就是願利益一切眾生可是當他真正從五個比丘開始傳法時, 那就是行; 讓聲聞ˋ緣覺ˋ菩薩等得到他們的果位, 這就叫作行

 

釋迦牟尼佛, 他是從苦開始講, 告訴眾生苦的原因在哪裡 ? 然後把因拔除不是你現在腳痛, 我幫你捏捏就好; 或是你肚子餓, 我帶你去吃個飯, 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, 真正的菩提心, 是要讓眾生的苦從此就斷除基本上, 菩提心是要這樣建立的

 

所以, 行菩提心一旦在你心中生起, 種子就開始算了 ~ 譬如今天早上生起; 或是各位現在上課時生起, 那就現在開始算起, 你已經開始在累積資糧所以像這樣的行菩提心, 除非它已經空了ˋ滅了, 否則你行住坐臥都在累積資糧, 你不用懷疑

 

@ 眾生無量無邊, 難以度盡

     何時為度盡, 無邊眾有情,          

 

眾生是無量無邊的, 要度盡一切眾生是很困難的事, 就像觀世音菩薩, 因為發現眾生度不盡, 所以才破了他的願 ... 眾生很難度盡, 因為眾生無量無邊, 要度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

 

@ 有了行菩提心, 還要立志不退轉 ~

     立志不退轉,

 

為了要度盡這樣無量無邊的眾生, 所以行佈施ˋ持戒ˋ忍辱ˋ精進ˋ禪定這五度, 且立志不退轉, 這就是行菩提心想要度盡一切眾生, 可是我們這個佈施, 是今天高興就給你吃,明天不高興就不給你吃; 我今天有一點點的能力, 我就做一點點的佈施 不是這樣的, 那就是有選擇性的不論是佈施ˋ持戒ˋ忍辱ˋ精進ˋ禪定, 每一樣要做到所以, 你有不退轉的心, 就是永遠不捨棄菩提心, 這樣的心就叫做行菩提心

 

@ 這樣的心, 我們多半守不住

     受持此行心

 

這樣不退轉的行菩提心要受持, 要守住 ! 我們基本上是守不住的, 我們一般學佛的人很難守住這種行菩提心, 都是有選擇性的, 喜歡的就對你多講一點, 或者對你好一點, 看不順眼的, 別說去講, 連看都覺得厭煩 一般凡人都是這樣, 即使我們學佛的弟子也是這樣 大家都把自己搞得很累, 為甚麼不能快樂一點 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所以, 在你心中就是要守住 ~ 要立一個誓言, 發誓我永遠不會捨棄菩提心, 一定要守住行菩提心所以, 退轉不退轉的意思, 就是想修持六度, 歡喜修持六度, 要實修六度; 想修持的時候就不會退轉, 不想修的時候就是退轉了

 

所以我們平常學佛, 不管上供下施, 或是自己的修行, 或是上課 , 我們都是有選擇性的,  有時我喜歡, 有時我不喜歡, 所以我們的修行都是進進退退ˋ進進退退的, 對我們來講毫無堅持的心態, 這個時候, 行菩提心就是守不住了, 也就好像是沒有行菩提心了

 

所以, 一般凡人都是這樣, 他有時候想要修行, 有時候又不想 中國人常講逆增上緣, 好像我們一定要遇到苦才知道該做甚麼 ? 沒遇到苦, 大家又都想不起來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,  都只會想到自己, 而不會去想: 我是不是應該生起正確的觀念 ~ 我是不是福報少了一點, 應該多累積一些資糧ˋ多做一點上供下施, 這樣我的福報才會越來越大 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想法, 只有在感覺痛苦時, 才會做一點這樣的事情 ! 這樣就太慢了 !

 

@ 在輪迴裡, 行菩提心可以保你生善道ˋ過好日子 !

     即自彼時起, 縱眠或放逸,      

 

行菩提心在你心中生起後, 到底有甚麼樣的功德呢 ? 它可以讓你投胎到三善道; 譬如說, 你還沒解脫, 還在輪迴時, 它可以讓你成為帝釋天, 就是天神, 或者是人世間的轉輪王, 就是最有錢的人, 這都是行菩提心可以給你的。也就是, 各位想要在輪迴時做全世界最有錢的人, 你就要有行菩提心; 你想要到天道, 靠的也是行菩提心基督教裡, 最需要的也是菩提心

 

但是基督教裡有沒有行菩提心 ? 肯定沒有印度教是拜天的,  基督教也是拜天的, 外國有拜天的ˋ拜羊的ˋ拜牛的ˋ拜豬的 很多啦 !

 

所以, 行菩提心和願菩提心, 它們的不一樣, 也就是不共的地方在哪裡 ? 行菩提心一旦生起, 即使你睡覺的時候, 它還是會累積資糧。你看多好, 不用擔心你在睡覺, 也不用再唸甚麼經, 或甚麼咒語, 睡覺的時候還是在累積資糧; 而且你的善業也一直在增長, 即使你在逛街, 或做任何事情 你行住坐臥時都在累積資糧你看, 行菩提心有多好 !

 

過去印度的佛教, 比如大乘佛教, 所有的菩薩們都是這樣在累積資糧中國佛教有沒有這樣累積資糧 ? 我不知道 不過大乘佛教有很多好的修行人, 或成就者, 他們都是這個樣子,  比誰都開心, 比誰都自在, 吃東西都好吃, 笑也比誰都大聲 反正他們是24小時都在累積資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各位要學習, 真的要學習, 心的修行是多麼的重要 ! 現在的人在那邊唸甚麼經ˋ甚麼咒, 或唸甚麼佛, 自己心裡也不知道在想甚麼 ? 正確的觀念都沒有, 也沒有願菩提心, 也沒有行菩提心; 你問他菩提心是甚麼 ? 他就說: , 就是對別人好啊 ! … 那樣就完蛋了 ! 那菩提心就毫無功德了 ! 爸爸媽媽對你愛不愛 ? 對你好不好 ? 也一樣好呀 ! 可是爸爸媽媽有菩提心嗎 ? 也一樣沒有呀 ! 這樣一個佛教還需要學甚麼嗎 ? 不用學了嘛 ! 是不是呀 ? 去學習別人的父母親就好了呀, 還需要學習釋迦牟尼佛過去走的這條路嗎 ? 不需要啊 ! 這樣就太無知了 !

 

所以, 行菩提心一旦生起, 不管你行住坐臥ˋ放逸懶散, 或經沒辦法唸, 咒語也沒辦法唸, 作大禮拜也不行, 甚麼都不行 只要你有行菩提心, 還是在累積資糧所以, 大家是不是應該多思考這個道理 ? 不是只是修修修ˋ唸唸唸 好像看個連續劇, 感動一下ˋ掉個眼淚, 然後就甚麼都沒有了 不是這個樣子 ! 所以, 行菩提心很好 !

 

@ 行菩提心還可以讓你輕鬆成佛 !

     福德相續生, 量多等虛空 

 

經典說: 善男子, 你應該好好的去修持行菩提心, 為甚麼呢 ? 因為你修持行菩提心, 想得無上圓滿佛果是很輕鬆的, 你成佛是很輕鬆的所以說: “福德相續生, 量多等虛空

 

為信小乘者, 妙臂問經中, 如來自宣說, 其益極應裡

下一句, 第三個單元: 教理成立, 分為二: 皈依, 依教成立 ~ “為信小乘者 妙臂問經中 如來自宣說, 其意極應裡從最後一句開始看, 有時候我們中文和藏文的文法不太一樣, 中文唸起來像是顛倒的

 

如果行菩提心生起的話, 你累積的福德就是無量的, 這是怎麼成立的 ? 佛經裡就有說了, 所以用經典就可以成立。也就是說: 只要我生起行菩提心 我所累積的福德資糧就是無量的, 我要怎樣相信 ? 要怎樣成立呢 ? 這是佛有宣說的, 在經典裡就可以確認了 ~ 佛說你每一個剎那ˋ每一秒所生起的行菩提心, 它所累積的福德, 就像虛空一樣那麼多。這就是在 菩提薩埵妙臂問經, 佛對菩薩所講的, 所以寂天菩薩說 其益極應裡"

 

佛為甚麼要在 妙臂問經裡講行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? 這是佛特別要對信小乘的人講的 ~ 為了不讓他們信小乘, 要信大乘所說的所以, 釋迦牟尼佛告訴妙臂菩薩說: 入小乘不如入大乘 ! 為了不讓他們信小乘, 所以才告訴他們大乘的道是多麼的殊勝ˋ行菩提心是多麼的殊勝 ! 所有想入小乘的人, 要想辦法讓他們入大乘, 因而要為他們宣說, 所以問經中裡講了很多很多行菩提心的功德。這就是 如來自宣說各位如果想要更了解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有多大, 你也可以去看這個經典   

 

@ 有人頭痛了, 你想醫他

     若令思療癒, 有情諸頭疾,

 

繼續, 依理成立, 這個單元分為二裡的第1單元 ~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因為經典所說而成立 ~ 比如說, 有情眾生的諸頭疾, 頭疾就是頭痛, 眾生頭痛的時候, 可以用咒語來化解; 以前有很多咒語ˋ各種各樣的方式可以用, 像最近在台灣有人 講的甚麼盧勝彥的甚麼蓮生活佛, 還有講甚麼金剛總持多傑姜啦, 或是昨天有看到電視裡甚麼妙天禪師, 他講了很多很多, 好像很有神通的樣子 ... 那不是神通, 各位, 那真的是大騙子 ! 藏傳佛教裡有很多的咒語, 可以化解很多身體的病痛, 不管眼睛鼻子或頭痛 .. 等都可以化解, 像伏魔ˋ或他心通等神通, 或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ˋ鬼神都可以聽你的命令 這些咒語都有, 可是藏傳佛教裡, 沒有任何一個成就者會去用這個東西, 這些咒語都是在特殊情況下, 他要降伏特別的魔鬼時才拿來用的

 

譬如說阿保, 你今天已經十惡不赦, 所以我必須用一些咒語來對付你, 然後再把你的心送到西邊佛剎土, 那你這個人當場就解決了 ! 就像許多寺廟裡跳佛舞啦, 然後地上就躺著一個很可怕的人, 那個人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就是有這種情形才會用到這些咒語而且所有這些咒語裡都會告訴你, 如果你是為了名和利而用這些咒語的話, 你就會下金剛地獄 ! 懂我的意思嗎 ? 所以藏傳佛教裡那麼多法王ˋ那麼多修行人, 有誰在用這些東西 ? 沒有的啦 ! 你們覺得我有一點像妙天 ? 或盧勝彥嗎 ? 有白光ˋ紅光, 或綠光 .. 那些照片, 不是誰都可以拍嗎 ? 他自己在裡面, 我看了都覺得蠻好笑的 好了, 不要講別人了

 

@ 解決一個人的頭痛, 功德就很大 !

    具此饒益心, 得福無窮盡

 

所以, 有眾生頭痛, 你給他一顆藥, 他的頭痛就好了, 這是功德無量; 或用咒語就可以解決他的頭痛, 那也是功德無量 一個人頭痛, 你就解決一個人的頭痛, 這樣就有很大的功德, 所以, 具此饒益心, 獲福無窮盡,這樣你就有了很大的功德;

 

@ 令眾生得解脫, 更超越醫他的頭痛

     況欲除有情, 無量不安樂,

 

而如果你是願菩提心的話, 那就超越醫人頭痛的功德了 ! 也就是說, 你具此饒益心, 想要饒益眾生, 希望他們不要頭痛腳痛, 甚至希望眾生能脫離輪迴, 像這樣願菩提心的功德, 就超越治療頭痛的病

 

這兩個有很大的差別: 一尊佛, 他的身的功德, 具足了3282隨好的莊嚴相; 佛的語的功德, 具有佛音60, 佛的意的功德則具足2。所以, 佛的功德是沒有辦法形容的, 因為佛的功德無量無邊那麼利益眾生有沒有功德 ? 利益眾生是一樣的功德, 為甚麼 ? 如果你生起願菩提心, 希望眾生可以得涅槃, 或得佛果, 功德也是無量的

 

譬如一個人頭痛到不行, 你幫他念咒語, 或給他吃藥, 讓他不再頭痛, 功德就很大。而如果我們可以生起願菩提心, 讓眾生脫離輪迴, 這樣功德大不大 ? 一定比這個還要大 ! 所以利益眾生的功德, 和佛的身語意成就的功德相比, 好像又有相差更大的感覺, 對不對 ? 就是要這樣子分析



如果你已生起了願菩提心, 但願菩提心還不如行菩提心 ~ 如果你可以生起行菩提心, 讓眾生得到圓滿菩提果位, 這樣所累積的福德 ~ 這裡強調的是行菩提心喔, 各位 ! 行菩提心的功德無窮盡, 像虛空一樣, 不用懷疑 ! 在這裡說經典裡有講, 行菩提心的利益是你過去所造的一切罪業, 都可以 ”, 就是徹底的消除, 同時你累積的資糧也無窮盡, 就像海一樣 !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, 這樣殊勝的行菩提心, 是聲聞ˋ獨覺 ~ 也就是小乘所沒有的, 所以大乘的行菩提心當然是最殊勝的

 

行菩提心就是要讓每一個眾生不再受輪迴的苦, 都能離苦得樂, 都能得到涅盤ˋ佛果, 這樣的心就叫做行菩提心, 所以說 況欲除有情, 無量不安樂,” …

 

@ 行菩提心的功德, 值得讚頌 !

     乃至欲成就, 有情無量德

 

而這個行菩提心的功德, 它用 來證明了, 所以還要用咒語來讚頌所以說: “乃至欲成就, 有情無量德這就是讚頌, 讚頌行菩提心的功德 ! 行菩提心可以讓每一個眾生離苦得樂, 這就是證 ~ 成立之意; 還要用咒語來讚誦。  

 

@ 父母親有菩提心嗎 ?

     是父抑或母, 誰具此心耶 ?  

 

在人世間, 我們每個人最親ˋ最愛的是父母親, 可是父母親並沒有像菩薩那樣的菩提心 ! 父母親希望兒子吃得飽ˋ穿得暖, 能夠成家立業, 過得健康快樂幸福 ! 像這種關心和愛, 父母親絕對是有的, 從在肚子裡就開始了 ! 可是父母不知道兒子在輪迴中, 且不管怎樣的輪迴, 它都是苦, 所以父母並沒有讓兒子遠離輪迴之苦的心; 父母沒有那個想法, 所以再好的父母也不如菩薩 ! 所以父母沒有像這樣的菩提心像這種大慈大悲的心, 父母是沒有的 ~ 爸爸沒有, 媽媽也沒有且除了父母之外, 誰有這種心 ? 天神有嗎 ? 山神ˋ龍神ˋ國王ˋ將軍有嗎 ? 都沒有嘛 ! 像菩薩這樣的菩提心, 誰有 ? 都沒有, 唯一就是菩薩

 

各位, 你們有父母, 我也有父母, 我相信我的父母也沒有這樣的菩提心, 還是一個凡人 .. 因為父母關心小孩的方式不是菩提心的方式, 都是問: 你賺多少錢 ? 有沒有買房子 ? 存了多少錢 ? 要拼啦 ! .. 或者說: 要嫁個好老公ˋ要娶個好媳婦啦 .. 所以說: 可憐天下父母心 ..

 

@ 天人有菩提心嗎 ?

     是仙或欲天, 梵天有此耶 ?

 

所以, 誰有這樣的菩提心 ? 天人有嗎 ? 天神有嗎 ? 梵天有嗎 ? .. 都沒有, 剛已講過了 .. 所以我們常講佛菩薩大慈大悲, 在藏傳佛教裡講大恩根本上師 ~ 上師絕對有這樣的慈悲心ˋ菩提心, 他絕對有辦法度你, 所以他是超越父母ˋ超越任何親人的 ! 過去佛菩薩也都是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