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

入菩薩行論(11)




吉美法王  開示篇 ~ 入菩薩行論 (11)

 

 


 @ 供養支 ~

 

懺悔品的真論, 分為四個單元裡的第一單元供養支, 供養支又分為五個單元, 第一單元真物供裡最後第三個單元身供養, 就是用自己的身體供養給三寶或是佛菩薩。

 

@ 在我未得到佛果前, 我每次輪迴的身體, 都供養給佛菩薩 !

     願以吾身心, 恆獻佛佛子,

 

我們身的供養是供養誰 ? 我們要供養佛, 也供養菩薩, 而供養的人是自己。自己供養甚麼呢 ? 是供養身體。供養又是用甚麼方式呢 ?

 

我們現在的身體只有一個, 可是從無始劫以來輪迴到現在, 我們的身體不止一個, 也就是無始劫以來我們有無數的身體, 所以我就把現在的身體, 和無始劫以來無數的身體, 在我沒有得到佛果前, 每次的身體都供養佛菩薩。所以, 恆獻佛佛子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@ 我作身供養, 願當尊者您的僕人 !

     懇請哀納受, 我願為尊僕。

 

我要懇請您們接受我身體的供養; 那我們身體供養給佛菩薩, 佛菩薩拿我們的身體去吃了嗎 ? 穿了嗎 ? 不可能啊 ! 我們的身體供養給佛菩薩, 我們就成為佛菩薩的僕人, 所以我願為尊僕, 這是蠻重要的。我們現在皈依三寶皈依上師,  弟子就是三寶的僕人上師的僕人, 哪有僕人比主人還要兇還要厲害還要大的 ? 沒有嘛對不對 ? 你們在上班比老闆還要大 ? 不可能嘛 ! 薪水誰發的 ? 所以學佛也是需要一點智慧, 不是盲目的學呀 ! 因此要以非常恭敬的心面對佛面, 要把自己當作佛菩薩的僕人, 做僕人的工作, 所以要承認自己是僕人, 就好像守戒律一樣。





@ 有了佛菩薩的庇護, 我就不用怕輪迴的苦

     尊既慈攝謢,

 

既然我把自己供養給佛菩薩, 而佛菩薩也用慈悲的心來接受我這個僕人, 就是不嫌棄我

接受我保護我的意思; 這樣尊既慈攝謢, 對我們有甚麼好處呢 ? 最大的好處就是, 一旦佛菩薩慈悲加持攝謢我的話, 我就不用害怕苦, 就是輪迴的苦。但如果佛菩薩不願意攝謢你, 那你就很危險, 你就要害怕輪迴的苦了。譬如一個國王, 或是一個勇士, 你去依靠他,  你就不用怕路上的盜賊, 因為國王可以保護你, 因此要和佛菩薩結好的因緣。

 

現在的人不願意和上師或佛菩薩結下好因緣; 可是我們一般人在商場上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, 生意好像還越接越多





@ 佛菩薩利益眾生, 無有恐懼 !

     利生無怯顧,

 

利生無怯顧, 就是佛菩薩利益眾生沒有任何的恐懼; 所以佛菩薩如果願意攝謢你, 你就不會有輪迴的恐懼。此外, 你還可以做佛菩薩沒做完的事, 就是利益眾生的事。所以, 如果你要做佛菩薩的僕人, 那你就要利益眾生; 你利益眾生, 你才是佛菩薩的僕人; 你不利益眾生,你就不是佛菩薩的僕人。

 

所以我講皈依三寶皈依上師, 而你不把自己當作是三寶和上師的僕人, 你不就忘了自己是弟子了嗎 ? 那你就是顛倒了。你是佛菩薩的僕人, 你就是要利益眾生, 你不利益眾生就是破戒; 你不利益眾生, 而且還傷害眾生, 你就等於對佛菩薩不敬, 而且是背道而馳 !

 

@ 我願懺悔我的無明, 誓斷一切輪迴的罪業 !

    遠罪淨身心, 誓斷諸惡業。

 

我們想要利益眾生, 但因為無明的關係, 所以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, 造了很多很多的罪業, 也傷害了很多眾生, 這些都是因為無明, 對不對 ? 所以我現在要來懺悔這些罪業。要如何懺悔呢 ? 需要依靠四種對治力才有辦法, 這樣業才有辦法消掉 ~





第一是所依對治力, 就是要依靠三寶, 或四寶; 要依靠上師佛法僧來懺悔。

 

第二是厭患對治力, 所造的業變得沒有力。你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造很多的罪業, 所有這些你感到後悔, 想我為何要造這些罪業, 然後去懺悔, 這就是厭患對治力。因為你後悔了, 所以罪業就沒有力量了。有的人的業造得越來越兇, 那是因為他不覺得自己有錯, 這樣他的業力是不會停的, 還會越造越兇。我們現在一般人也是這樣, 做事情的心態就是不正確, 到最後自己也沒辦法控制, 這是始料未及的。而因為自己也沒辦法控制, 所以他的心理就不會後悔他所做的事, 一樣跟人家打架, 一樣拿刀殺人, 就是想去騙人家搶人家害人家 如果他心裡覺得這樣不對, 他就沒有力了, 力量就變小了, 這就是厭患對治力。

 

第三是現行對治力, 不管你在頂禮三寶作大禮拜, 或修金剛薩埵念心咒 不管你在做甚麼, 你的罪業都會因為你頂禮三寶, 或修持金剛薩埵念這些咒語等, 它就會變成對你所造的罪業之對治力, 它就會把業消掉, 所以說, 修金剛薩埵會幫你消掉一切罪業, 就是這個道理, 你頂禮三寶也是一樣。 所以佛教裡面會作五加行, 就是這個道理。  

 

第四是返回對治力, 就是好像回到從前, 你完全沒有造業的意思; 妳過去完全沒有造過業, 要做到這樣。所以, 我從現在開始, 我絕不再造這個業, 哪怕是捨棄我的生命, 我都不再造業, 這是效果最好的。我常講, 如果你常常犯錯常常做壞事, 然後懺悔, 這樣是懺悔不完的, 而且常常這樣也很辛苦 可是如果你想, 我從此不再犯這個錯誤, 這樣你不就不用再懺悔了 ? 同樣的道理, 以後你就沒有這些業力啦 ! 這就是返回對治力。

 

因此, 如果具足這四種對治力, 不管過去到現在你造了多少業, 你都可以消掉, 都可以當成完全沒有業力; 可是如果沒有具足這四種對治力, 業力是永遠沒辦法消的。所以這裡講「誓斷諸罪業, 就是誓言要從此斷掉這個業, 那才是根本的消除罪業。





@ 意幻供 ~

    

這裡主要是講觀想, 這個單元分為二的第一個單元, 就是浴室等的供養, 就像我們一般洗澡的浴室, 佛菩薩也是一樣, 先洗澡, 然後擦很多的香水; 香水就好樣我們洗完澡後擦的各種乳液化妝水等。但這些都是觀想, 不是真的去洗喔

 

@ 佛菩薩的晶亮浴室, 大得像度母道場

     馥郁一淨室,  

 

所以我們現在就開始觀想: 淨室就是浴室, 淨室裡有黑的沉香各種各樣的檀香, 還有各種不同的香味, 就像我們現在用的沐浴乳一樣。這些沉香不同的香位, 和水和在一起, 噴灑在淨室裡, 「馥郁」就是香味的意思, 比喻沐浴間裡就非常的香, 這樣的觀想。

 

@ 水晶地板還亮到反光

     晶地亮瑩瑩,

 

淋浴間的地板一定是瓷磚 , 且是水晶地板, 亮晶晶的, 這個水晶還會亮到反光, 這樣對我們好像蠻適合的 (哈哈 … ) 。古時候沒有這種淋浴間, 也沒有這個玻璃, 但要這樣觀想。我們可以觀想這個浴室很大, 就像我們的度母道場一樣, 一個人在那裡洗, 很大很舒服

 

@ 意幻所生美美的浴室, 願佛菩薩心生歡喜 !

     寶柱生悅意,珍蓋頻閃爍。

 

四周還有四根柱子, 是很多藍寶石的柱子, 也是亮晶晶的 , 柱子也會反射光,  所以不太需要點燈 淨室的柱子上面還有類似我們的窗簾, 上面還有珍珠呀等等, 所以寶柱珠蓋頻頻閃爍、發光發亮, 很漂亮 ! 要這樣觀想, 看起來會喜悅, 打從心理感覺好喜歡呀, 這麼美, 希望永遠都這樣洗下去就對了 (哈哈 … ) 。其實觀想就是一種感覺 ! 觀想完之後, 你就開始祈請, 迎請佛菩薩們來洗澡。





@ 寶瓶盛滿妙香水, 把淨室噴得香香的

     備諸珍寶瓶, 盛滿妙香水,

 

然後你就會備諸珍寶瓶, 盛滿妙香水; 祈請佛菩薩們來到淨室裡, 然後準備這些珍寶瓶。 寶瓶可能是用金銀珠寶做的, 裡面裝滿滿的妙香水, 但又不是很滿, 大概是三分之二, 就像倒茶時要客氣一點, 不可以滿滿的, 而是三分之二, 就像倒供杯一樣。

 

@ 還有天樂加天女美妙的歌聲 !

     洋溢美歌樂, 請佛佛子浴。

 

珠寶作的寶瓶香水倒下去時, 拿這個寶瓶的都是美麗的天女和空行母們, 牠們在倒水時也開始唱歌, 樂器也開始了, 就是很好聽很熱鬧的樣子, 有各種各樣好聽的樂器, 讓佛菩薩洗澡時聽到。

 

@ 最珍貴的布料擦拭佛身 !

     香薰極潔淨, 浴巾試其身。





所以請佛佛子浴, 香薰極潔淨, 請佛菩薩沐浴完後, 擦乾身體, 穿上衣服, 這衣服極為珍貴, 是非常好的布料, 在這樣好的衣服布料上還要噴香水, 浴巾也是很好的布料, 也噴上香水, 浴巾用來擦拭佛菩薩的身體, 這樣的觀想。此時所有佛菩薩的眷屬阿羅漢等一併觀想也沒有關係。然後就開始供養佛的衣菩薩的衣阿羅漢的衣。

 

@ 最上乘的天衣莊嚴佛菩薩 !

     拭已復獻上, 香極妙色衣。

 

供養時有橘色藍色紅色等等各種都可以。對於比丘要供養三衣: 上衣就是披肩, 主衣是袈裟, 第三種就是底下穿的裙子。這是比丘的三衣, 供養有不同的意義, 不同的對機就供養不同的的衣。這些供養的衣服都有香味, 且是妙色, 色彩都很漂亮, 藍的漂亮紅的漂亮橘的漂亮

 

@ 不同的菩薩, 法衣各自莊嚴 !

     亦以細柔服, 最聖莊嚴物,

 

比丘的三衣也很莊嚴, 菩薩則有十三種衣服裝飾; 寶勝菩薩不同的菩薩, 不同的腳色, 穿著就不一樣。寶勝菩薩的白衣又細又柔, 這又細又柔的法衣 不是人做的, 是天人天女做的 , 又薄又細又嫩又柔, 這樣來供養寶勝菩薩。





@ 從頭開始就是最佳的莊嚴 !

     莊嚴普賢尊, 文殊觀自在。

 

就是一種裝飾, 寶勝菩薩的頭上有五方佛的頭冠, 還有耳環項鍊手環等等, 這些衣或莊嚴物供養給誰呢 ? 就是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自在菩薩。

 

各位我問你, 何謂觀自在 ? 就是祂可以改變三界一切眾生。祂的慈悲心可以度三界一切眾生改變三界一切眾生, 簡單的說, 就是降伏三界一切眾生。所有菩薩裡, 觀世音菩薩有最大的慈悲, 所以祂才能降服改變度脫三界一切眾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